聯系人:劉經理
銷售部:0318-7026696
手機:13785891119 (微信同號) 13785871119
Email:582156270@qq.com
地址:河北省安平縣欽什開發區
“太荒唐了,一條高等級公路上竟然掛著‘沒錢修護欄’的標語。”貴州省交警總隊宣傳處民警劉壘駕車從水城返回貴陽的途中,看到這標語感到十分驚詫。事后據調查,管理該路段的水黃公路管理處沒有管護道路的經費,為了引起關注,用標語做著無聲的努力。(9月29日《貴州商報》)
作為一條取消收費站的免費
公路,兩邊的護欄是典型的公共產品。然而,公共物品卻并非無堅不摧,護欄出現破損也在所難免。水黃公路上的護欄之所以被盜,除了護欄可以當廢品賣,為一些雞鳴狗盜之徒提供了“生財之道”外,更是因為護欄擋住了農家樂的“商機”,少數村民刻意而為之。在現實利益的驅動下,本來是為司機安全出行保駕護航的護欄,卻成為了少數村民的“眼中釘”。
按照常規,“貓鼠游戲”或許會反復上演。先有村民“拆”、“盜”護欄,后有路政部門修繕護欄,雙方步入一個惡性循環進程。這一格局的形成有兩個基本條件:一是路政部門有足夠的實力反復修復護欄;二是當地村民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反復破壞護欄。
然而,路政部門并非“不差錢”,而是囊中羞澀。囊中羞澀也就罷了,還訴求無門,最后無奈地掛上“沒錢修護欄”的標語。希望這樣的“行為藝術”能被關注,進而成為爭取資金的籌碼。
“沒錢修護欄”的背后,隱藏著利益博弈困境。首先,當地村民和路政管理方之間存在博弈,保護好、修復好公路護欄會影響農家樂的生意,聽之任之則會增添安全風險,損害出行人員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。其次,維護管理部門資金調配上的博弈。護欄殘缺,必然需要維護,水黃公路管理處不是不想修、不愿意修,而是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”,爭取各方的支持也就成為必由之路。在向省公路管理局“求援”數月依然一無所獲的情況下,水黃公路管理處只好“劍走偏鋒”,將最后的一根希望的稻草寄托在“眼球效應”和輿論監督之上,于是,“沒錢修護欄”的標語也就“新鮮出爐”了。
事實已經查明,真相已經厘清。當務之急是健全利益表達機制,實現村民、路政管理以及相關部門多方的良性互動。屬于法律問題的由法律來處理,歸咎財政問題的由財政解決;屬于社會問題的,則寄希望于社會力量發力。